褥疮的分期和分级,各期的特点和症状
发布时间:2012-08-06 文章来源:南京瑞鑫医院
浏览:[ ]
第一期-红斑期
身体某一部位长期受压后,局部血液供应不足,组织缺氧,小动脉反应性扩张,皮肤呈现红斑,但此期皮肤尚未破溃。如果及时解除压迫,进行处理治疗,可以迅速恢复(约3-7天)。若继续受压,酸性代谢产物——组胺增多,血管神经营养发生障碍,小静脉反应性扩张,造成局部淤血,皮肤呈现硬结,皮温增高。此时若能及时处理,短时期也可自愈
第二期-水泡期
此期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,表皮水泡形成或脱落,真皮及皮下组织肿胀,绀色加深,硬结明显。若及时解除压迫,改善血运,清洁创面,仍可防止病变进一步发展。此期有两种情况,一是有水泡;一是无水泡,表皮破溃有渗出,但破溃是极为表浅的,尚未形成溃疡
第三期-溃疡期
此期创面最初形成浅度溃疡,局限于皮肤全层坏死。创面若无感染,则呈现鲜红色肉芽组织,若及时治疗,处理得当,仍能较快愈合。若溃疡面继续受到损害或继发感染,局部会有脓性分泌物及脂肪坏死,组织将继续破坏,并向深部侵犯。溃疡长期存在,边缘可长出疤痕上皮,形成厚厚发亮的疤痕组织或白色坚硬的结缔组织,此结缔疤痕组织阻止了创口的收缩,而无法愈合。若溃疡仍面继续或反复感染,肉芽组织会逐渐缺乏血液供应,溃疡面呈苍白状,这就进入了难以治愈的慢性溃疡期。此期可持续数年。
也有划分为:炎症浸润期;化脓坏死期;疮腔形成期。
Ⅰ度:受压部位皮肤发红,或表皮糜烂,有少量渗出;
Ⅱ度:受压部位皮肤全层破溃,但皮下组织尚未累及;
Ⅲ度:皮肤破溃深达皮下组织,累及筋膜和肌肉,但深层骨组织未受累;
Ⅳ度:皮肤破溃深达骨组织,同时伴有骨坏死和骨感染。